可见外感风寒,必无卒仆及偏废等证,惟内伤而后有。诸公之论,当兼采之,不可执一说以误人也。
如但见爬床搔席,面无青色,四肢不厥,声尚能出,即非真心痛,乃心包络受邪作痛也。此《内经》之说如是。
缓,迟滞弛纵之意。若移其热于胃与小肠,则运化失职,故泄也,名口糜泄。
丹溪治叶氏,先补完胃气而后下之。亦可纳生鸡鸭于其中试之,不死者无毒也。
又水流湿,火就燥,皮肤之寒为内阳所拒,原欲外出,而苦于无所引,以雪搓之,则以寒就寒而外附,于是内阳得伸,而暖回也。吐多亦因气壅而逆,去白术,加生姜。
若壅塞既成,须砭恶血以杀其势,而后药之。丹溪用黄连、吴茱萸各制炒,随时令迭为佐使,苍术、茯苓为辅,为小丸吞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