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则用后法,作起一身气血引散冷块。阴热宜温,四逆白通汤也。
仍然不应,此为清浊不分,水走大肠,宜五苓散或猪苓汤行阴嗜卧无表里,呼醒复睡不须惊,风温脉浮热汗出,多眠身重息鼾鸣。厥微热微,厥深热深也。
每服水一盏,葱白五寸,豆豉五十粒,煮取汁七分调,并三、四服以效为度。腰背拘急,咳嗽痰涎。
中暑之证∶身热头痛、背寒面垢、自汗烦躁、大渴口干、倦怠而身不痛,或时恶寒,或畏日,气脉虚而弱,无问表里,通宜白虎。三汤加石膏,名麻杏石甘汤,治内热表寒无汗而喘。
此方不得秘,又不许轻泄,谨之,慎之,宝之可也。又方∶苍耳根苗烧灰,白监梅灰,蓝靛为妙。
又有大下之后,其热不退,再三下之热愈甚,若下之不止,其人脉微气虚,气弱不加,以法无可生之理。今复采双解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