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仲景独于太阳篇,别其名曰伤寒、曰中风、曰中暑、曰温病、曰湿痹,而他经不复分者,则一隅之举,可以寻其一贯之理也。虽章次混淆,犹得寻仲景面目。
若欲下言未解便有当解意,停者相等之谓。此沉紧之弦,是木邪内发。
上条腹鸣下利,胃中犹寒热相半,故云不和。太阳与阳明少阳地位相近,故太阳阳盛而不罢,便转属阳明,阳已衰而不罢,便转系少阳。
盖烦躁是阳邪,伤寒之轻者有之,重者必呕逆矣。 此症不名亡阳者,外不汗出,内不吐利也。
此发汗利水,又与五苓双解法径庭矣。要知温乃风木之邪,是厥阴本病,消渴是温病之本,厥利是温病之变。
岐伯曰“七日太阳病衰,头痛少愈,”有明证也。此释中风汗出之义,见桂枝汤为调和营卫而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