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云∶病日久矣,我与治之。大便秘加酒煨大黄;咳嗽,春加旋复、款冬,夏加麦冬、五味,秋加麻黄、黄芩,冬加不去根节麻黄,天寒加干姜;泄泻去当归,此足太阴、阳明药也。
桂附与火同气而味辛,能开腠里、致津液、通气道,据其窟宅而招之,同气相求,火必下降矣,然则桂附者,固治相火之正药欤。冲为十二经脉之海,其上者出颃颡,渗诸阳,灌诸精;其下者并少阳,下足,渗三阴,灌诸络;由是水从火溢,上积于肺而为喘呼不得卧,散于阴络而为肿,随五脏之虚者,入而聚之,为五脏之胀,皆相火泛滥其水而生病者也。
脉中兼见洪大,证中或见肌热、烦热、面赤、肉消一二证,此心之脾胃病也,当加泻心火之药。苦能下热,故用大黄;咸能软坚,故用僵蚕、牡蛎。
是以一岁之中,长幼之病多相似也。经曰∶月事不来者,胞脉闭也。
内伤者调其中,藿香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甘草、半夏、浓朴、桔梗、大腹皮,皆调中药也,调中则能正气于内矣;外感者疏其表,紫苏、白芷,疏表药也,疏表则能正气于外矣。风温壅盛,甘能发之,故用葳蕤、甘草;辛能散之,故用羌活、麻黄;清能平之,故用川芎、甘菊;寒能胜之,故用石膏、白薇;佐以杏仁,取其利气;而青木香者,清热下气之物也。
此手足阳明药也。此太阳传入阳明之证,故仲景曰太阳阳明,脾约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