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文言“寒伤形,热伤气”,盖彼以阴阳分形气,此以内外分形气也。其华在面,其充在血脉,为阳中之太阳,通于夏气。
足阳明胃经之脉行于上体者,循鼻外,挟目环唇,故此经气血之盛衰皆形见于口旁之髯也。四物汤加香附、黄连。
赤瓣、飧泄,火居血分,若脉小而手足寒,是为相反,所以难已。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
一盛、二盛,犹言一倍、二倍,谓以人迎、寸口相较,或此大于彼,或彼大于此,有三倍、四倍之殊也。任主胎胞,冲为血海∶气盛脉通,故月事下而有子。
此方于健脾燥湿中,寓滋阴凉血之法,最为合度。前曲者,谓轻取则坚强而不柔;后居者,谓重取则牢实而不动,如持革带之钩而全失充和之气,是但钩无胃也,故曰“心死”。
足少阳绕髀阳,入毛际,与足厥阴合。若其微大,肾阴亦虚,阴虚则不化,不化则气停水积而为石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