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同当归、甘草,能泻血分之燥热而化阴,木香、苏叶、白蜜,能调气分之滞而化阳,气、血两化,阴、阳不偏,自然痢疾不作矣。惟是心烦不安,乃阳回阴液未充,肾不交心,阴不上承,最宜持心息虑,当思静则生阴之理。
凡治此病,察其人面白无神,饮食减少,二便自利,困倦欲卧,喜热畏冷,或气短而心悸不宁,或饱闷而腹痛泄泻,或遗尿不禁而自汗频添,脉浮无力而空,诸如此类,都属阳虚,清气不充所作,法宜辛甘扶阳之品,按定上、中、下病情消息以斟酌之便了。东方曰滔风,震气所生,一曰明庶风。
近代多有,乃南方沙土水湿溪涧虫蛇沙虱毒气中人为患,类乎中毒之证也。夫脱肛一症,原有阳虚阴虚之别。
诸书俱称赤白为湿热病,以白属湿,以赤属热,照方施治,应效者少。夫人以心为主,心,火也、阳也。
亦有因饮食停滞中脘,气机遏郁不行,逢阳则热,逢阴则寒,其人必饱闷吞酸嗳腐为据,即食疟。其状血乘上焦,病欲来时,令人迷困,甚则发躁狂妄,亦有哑不能言者,皆由败血瘀于心,毒涎聚于脾。
然疮形已具,即当分辨阴、阳,不可忽略。世之业斯道者,书要多读,理要细玩,人命生死,在于反掌之间,此理不明,切切不可妄主方药,糊口事小,获罪事大。